全域开放!这些领域有新变化
来源:西咸新区
|
作者:西咸新区
|
发布时间: 今天
|
1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倒车请注意……”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康定路的车流里,一辆蓝白配色的无人快递车灵活穿梭。
“倒车请注意……”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康定路的车流里,一辆蓝白配色的无人快递车灵活穿梭。车顶传感器实时扫描路况,遇到行人自动减速,途经路口提前预警。几分钟后,车辆稳稳停在康定和园小区菜鸟驿站,驿站工作人员杨师傅一边扫码开箱卸货,一边感慨:“无人快递车真是既方便又智能。”
作为西北首个全域开放智能驾驶商业化的区域,如今的西咸新区,“聪明车”与“智慧路”正深度协同融合,悄然重塑着当地的出行生态与城市脉络。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离不开制度保障的“先手棋”。早在一年前,西咸新区便印发《西咸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文件,成为全国首批、西部首个开启全域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的区域,为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路线图”。针对自动驾驶可能存在的风险,西咸新区推动企业建立完善保险机制。“我们与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每辆测试车均投保不少于500万元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以及1000万元的商业险。”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川渝负责人介绍。同时,车辆自带的影像系统可在事故发生时提供责任认定依据,明晰各方责任边界。这种“技术留证+保险兜底” 的模式,有效化解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基础设施建设同样紧跟步伐。新区依托数字孪生平台,整合路网、人车流、环境等多维度数据,对全域道路进行精准分类,累计开放186条、总长542.9公里的测试道路,为企业提供丰富且真实的测试与应用环境。目前,“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建设也在有力推进,未来将构建更智能的交通协同体系。
这套“政策+保险+技术”的三重保障体系,为西咸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咸新区开放的186条测试道路,覆盖辖区所有新城及能源金贸区,涵盖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环岛等多样化场景,为智能驾驶技术迭代提供了“天然试验场”。如今,在这片区域里,智能网联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融入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
在中通快递西咸沣西大学城网点,多辆无人快递车已成为物流配送的“新主力”。这些车辆配备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配送效率大幅提升。网点负责人陈浩鑫介绍:“每辆车一次能装600-800个包裹,满电续航140公里,每月能节省近8000元成本。”
无人配送只是西咸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一个缩影。沣西新城的自动驾驶小巴自2022年投运以来,已安全运营超2.05万小时,载客突破10.79万人次,成为连接社区与商圈的“便民班车”。园区环卫领域,酷哇智能的无人驾驶环卫车凭借3厘米的识别精度实现高效清扫,单机工作量堪比6名环卫工人。沐秦智能的农业无人车则将智能科技从城市延伸至田间,助力破解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秦汉新城发布的自动驾驶十大应用场景,更涵盖智能网联公交、观光游览、无人零售、无人巡逻和辅助泊车等多个领域。一个月前签约落地秦汉新城的超充储能机器人生产研发基地也结出了硕果,其生产的“移动储充能机器人”已在陕历博秦汉馆投用,为馆区车辆提供便捷的临时充电服务。
“从社区配送、园区通勤到田间作业,我们始终让技术落地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能场景的蓬勃发展,背后是坚实的产业根基作为支撑。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沣西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沣东自贸产业园三大特色园区,构建起分工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作为产业重要承载地,已吸引主函数、佑驾智行等多家企业入驻,业务覆盖特种车辆生产、自动驾驶算法、高精地图等多个细分领域。“我们‘面向智能网联的高性能分布式并行存储系统’项目,获得了140万元资金支持。”奥卡云科技董事长陆博介绍,这笔资金已全部投入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加速推进存储系统研发进程。
龙头企业的落户,进一步激活了产业生态。总投资1亿元的九识科技陕西运营总部已落地能源金融贸易区,计划投放1000台运营车辆,辐射全省自动驾驶服务网络;质子汽车作为在西咸新区诞生并成长的本土企业,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60余项,其研制的无人货运重卡“曜灵Ⅱ”,创新性融合“动态导流板+智能升降底盘+无人驾驶”技术方案,精准直击行业痛点,展现出新区企业的强劲技术实力。
目前,西咸新区已聚集5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从传感器、汽车芯片、线控底盘、算法、高精地图到出行服务等关键环节的全面覆盖。据预计,到2025年底,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规模将突破70亿元。下一步,西咸新区将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为城市交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