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第一把竹扫帚到1998年首台机械清扫车,从2024年新能源环卫车占比突破64%到今日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探索,成都环卫的每一次升级都离不开科技助力。

成都市首届无人驾驶环卫清扫设备技能竞赛
从1953年第一把竹扫帚到1998年首台机械清扫车,从2024年新能源环卫车占比突破64%到今日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探索,成都环卫的每一次升级都离不开科技助力。
10月29日,成都市首届无人驾驶环卫清扫设备技能竞赛落幕。来自全市23个区(市)县及相关环卫企业的16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同台竞技。
经过多轮专业考核,最终东部新区代表队斩获第一名“优胜奖”,绿州公司、高新区代表队以及天府新区、环投城服、青羊区代表队分获第二名“匠心奖”与第三名“进取奖”。赛特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全程助力东部新区代表队夺冠。
15项考核,交出满分答卷
本次竞赛聚焦设备实际应用能力,设模拟真实道路场景的15项高难度项目,如自动巡检识别垃圾、动态避障等,全面检验设备智能化水平。组委会邀专家设道路行驶、清扫质量等6大维度30项评分指标,还首次引入“洁净率、能耗率、安全率、友好率”四大指数。

东部新区代表队此次参赛所使用的赛特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在爬坡过坎、静动态避障、贴边清扫等关键竞赛环节展现出强劲的智能化水平,其稳定的性能与高效的作业能力,成为助力队伍斩获桂冠的重要支撑。

环卫机器人带来的不仅是环卫作业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环卫行业的价值重构——它填补了劳动力空缺,催生了“环卫工程师”这一新职业。赛事同步突出“科技助力而非替代人力”的理念,环卫工人以设备安全员身份全程参与,无需复杂培训即可操作。通过人机协同,既有效减轻一线劳动强度,也推动传统环卫岗位向技术技能型转型。

赛特方案落地成都样板
其实,赛特智能无人驾驶清扫车早已在成都东部新区“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项目应用,这是成都首个规模化无人驾驶环卫示范项目,覆盖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绛溪三线、四线、五线,人工智能环卫作业覆盖全街道清扫面积95%以上。此前8月世运会期间,清扫车在世博园场馆内外总清扫面积超26万㎡,总作业里程超200km,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增添一抹“科技蓝”。针对成都扩大试点规划,赛特还将提供“设备+基建+运维”全链条支持,保障长效运营。
这场竞赛是赛特智能与成都推进智慧环卫的“里程碑”。赛特智能也期待与更多城市合作,复制成都经验,用清扫车构建“清洁、高效、绿色”的城市治理新生态,让科技赋能人居环境的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