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56-518
欢迎拨打垂询热线!
公众号:china1umv
欢迎来到1号无人车网!聚焦无人驾驶物流技术与服务!
关注我们:
MORE+
推荐品牌
蚂蚁侠  云乐智能  一清创新  新石器无人车  中惠创智无线充电  沃美诺安全触边  易迦智车  行深智能  煜禾森  驭势科技  任吾行  九识智能  文远知行  易成创新  
新闻详情    NEWS
60万辆无人快递车杀向2030:顺丰、京东、美团、菜鸟等平台血拼,九识、新石器贴车送“外挂”?
来源:无人车来也 | 作者:无人车来也 | 发布时间: 今天 | 199 次浏览 | 分享到:
凌晨三点的杭州菜鸟驿站,站长小王盯着监控屏目瞪口呆——三辆方头方脑的无人物流车正自动卸货,电费成本仅6.8元。而昨天他刚给三个快递员发完加班费,光夜宵补贴就花了89块。

  凌晨三点的杭州菜鸟驿站,站长小王盯着监控屏目瞪口呆——三辆方头方脑的无人物流车正自动卸货,电费成本仅6.8元。而昨天他刚给三个快递员发完加班费,光夜宵补贴就花了89块。

  当无人物流车把单件配送成本轰到8分钱(比人工便宜60%),当顺丰一年内三次投资白犀牛,中国物流业正迎来史上最大的行业洗牌。

  东吴证券报告揭开更残酷的真相:2030年无人物流车销量将突破60万辆,相当于每3个快递员就有1个被铁皮替代。

  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和大伙儿聊聊这个事!

一、政策松绑+技术闯关+成本暴降:2025年无人物流车"杀"疯了的底层逻辑

  无人物流车能在2025年突然"井喷",绝不是偶然。政策、技术、成本三股力量像三驾马车,正把行业往"爆发期"猛拽。

1、政策开了"绿灯",路权不再是拦路虎。 

  北京亦庄、上海嘉定、深圳南山……超200个城市的路权审批流程从以前的"半年起步"缩短到3-6个月。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无人物流车运营中心,负责人老周翻着审批表感慨:"以前办个‘可在公开道路行驶’的牌照,得跑5个部门盖8个章,现在‘一窗受理’,材料齐全3天就能拿证!" 

  政策松绑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入场费",光是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无人物流车运营牌照就超过3万张,是2023年全年的2倍。

2、技术过了"安全关",机器人比人更"靠谱"。 

  在九识智能的测试场,正在进行"极限挑战":

  一辆载着200公斤快递的无人物流车,以30km/h的速度通过施工路段——前方突然出现堆土,激光雷达瞬间识别,车辆提前2米减速,平稳绕开;

  转到雨雾天,摄像头自动切换红外模式,50米外的行人被精准捕捉。

  "我们的车万公里事故率比人类司机低90%。"九识的技术人员老陈指着监控大屏说,"

  更绝的是新石器,他们的车每200公里才需要人工远程接管一次,人车比能达到1:120——也就是说,1个运维员能管120辆车!

3、成本暴降60%,人力缺口被"填平"了。

  传统物流的痛点有多痛?杭州某快递网点老板老张算了笔账:

  一个快递员月薪8000元,每天能送200单,单件成本4毛钱;

  而一台无人物流车售价1.8万(裸车),按5年寿命算,折旧成本每天1块钱,加上电费、运维,单件成本只要8分钱。

  "现在招快递员太难了,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跑快递,而无人车24小时能跑,雨雪天不停工。"

  老张的语气里带着庆幸,"上个月我退了3个快递员的名额,换了2台无人车,一个月省了2万多。" 

  东吴证券的报告更直接: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显示,无人物流车单件配送成本比传统微面低超60%,这是它能"杀"进市场的核心底气。

二、卖车不赚钱?真相是"硬件引流,软件吃肉"的万亿运力生意

  如果你以为无人物流车企只是"卖车赚钱",那可就太天真了。

  这行的真正玩法,是"硬件贴价+软件收费"的"运力运营平台"模式——卖车是"钓鱼",后续的软件服务才是"大鱼"。

1、硬件几乎"白送",靠软件"割韭菜"。 

  头部企业九识和新石器的车,最便宜的一款裸车价不到2万,而成本其实要3万。

  他们把硬件利润压到最低,就为了让客户用他们的车,占领市场是关键一招。

  比如,每辆车每年要交8000元的FSD(全自动驾驶)软件服务费,5年就是4万——比卖车还赚!

  据东吴证券测算,当车企的销量规模超过5000台时,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当销量达到5万台时,净利率可能超过40%。

  这门生意的可怕之处在于:卖得越多,赚得越多——因为软件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2、巨头抢着"上车",快递公司成"金主爸爸"。

  8月21日,白犀牛宣布完成B+轮融资,领投方是顺丰——这已是顺丰2024年8月以来第三次投它。

  顺丰2025年计划采购超5000台无人物流车,比去年激增10倍;

  京东、中国邮政更夸张,直接和车企签"对赌协议":用车量越大,软件服务费越低。

  "快递公司现在算的是‘总账’:用无人车替换快递员,每年能省几千万人力成本,软件服务费再贵也划算。"

  物流行业分析师老李说,"更关键的是,这些数据能反哺快递公司的路由规划、仓储布局,形成‘数据-效率-成本’的正向循环。"

3、场景越"卷",机会越多。 

  新石器最近搞了个大动作:除了给快递公司送货,还和滴滴送货结盟,用滴滴的平台接社区团购的单子。

  "以前我们只送快递,现在连买菜、送药都接,单车日均配送量从80单涨到120单。"

  某快递点小吴翻着订单数据兴奋地说,"场景越多,软件的‘学习能力’越强,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算法就能更聪明。" 

  这种"一车多用"的模式,正让无人物流车从"快递工具"变成"移动的社区服务站"。

三、从"单车竞赛"到"生态争霸":谁在悄悄织一张无人物流的大网?

  无人物流车的战争,早已从"卖车"升级为"生态争霸"。

  头部车企、供应链企业、甚至互联网巨头,都在悄悄织一张覆盖"车-路-云-货"的大网。

1、车企不是"孤勇者",身后是整条产业链的狂欢。

  九识智能的供应链清单里,藏着中国科技的"硬实力":激光雷达用的是禾赛科技的AT128,线控制动系统来自伯特利,自动驾驶芯片是地平线的征程6——每辆车背后,站着200多家中国供应商。

  他们的车能做到‘低成本’,是因为这些供应商能把激光雷达的价格从10万降到3000块,把芯片算力从100TOPS提到500TOPS。

  可以说,这条产业链的成熟,让九识智能有了和国际品牌‘掰手腕’的底气。"

2、数据成了"新石油",谁能掌握谁就能赢在未来。 

  某品牌无人物流车每天生成200TB数据,这些数据经过脱敏后,能反哺城市交通规划;

  行深智能无人车的路侧感知系统,能把路口的行人、车辆、非机动车数据同步——谁掌握的场景数据越多,谁的算法就越精准,未来的"车路协同"标准就可能由谁制定。

  正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王建强所说:"无人物流车不仅是‘运货工具’,更是‘移动的数据采集器’。谁能先把这张‘数据网’铺开,谁就能在未来的智能交通时代掌握话语权。"

3、2030年的60万辆,只是"小目标"。

  东吴证券预测,到2030年,无人物流车年销量将突破60万辆,渗透率达18%。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车将带动物流行业发生"链式变革":

  快递员可能转型为"运维工程师",仓库管理员可能变成"数据分析师",甚至连社区的便利店都可能成为"无人车充电+暂存点"。

  ——整个物流生态的"人货场",都可能被重新定义。

四、结语:未来的快递,可能没有"快递员",但一定有"中国方案"

  回到开头的场景:那个在小区里送快递的无人物流车,它的车载屏幕上正滚动着一行字——"本车使用国产激光雷达×2、国产芯片×1、国产算法×N"。

  这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而是中国科技企业在无人物流赛道上,用政策、技术、成本的三重合力,走出的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独特路径。

  2030年的60万辆无人物流车,或许只是这场变革的起点。

  当这些"钢铁快递员"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当它们的"大脑"里跳动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算法,当它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供应链的血液!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我们终将明白:所谓"红利",从来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无数中国企业用汗水、智慧和坚持,在荆棘中闯出的一条路。

  而这条路的终点,可能不止于60万辆无人物流车——它指向的,是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中国"的未来。

  亲,你说呢?


产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