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加坡圣淘沙岛的海风拂过文远小巴的全景车窗,这辆没有方向盘的白色 “未来之车” 正载着游客穿梭在椰林与沙滩之间。
这个东南亚首个实现 “车内无安全员” 运营的自动驾驶场景,不仅是技术突破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正以 “规则制定者” 的身份登上国际舞台。
2025 年 8 月 12 日,文远知行(WeRide)宣布其创始人韩旭博士受邀加入新加坡自动驾驶车指导委员会,与 Waymo 成为唯二海外企业代表。
这个由新加坡交通部主导的 17 人 “智囊团”,将决定未来五年该国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法规框架和商业化路径。
作为中国唯一入选的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的加入打破了欧美企业对国际标准的长期垄断,让 “中国方案” 真正参与到全球智慧交通的顶层设计中。

一、新加坡:全球自动驾驶的 “政策试验田”
新加坡这个面积仅 728 平方公里的城邦国家,正以 “城市实验室” 的姿态重塑未来出行格局。
早在 2013 年,新加坡就启动 “自动车计划”,2016 年推出全球首个面向公众的 Robotaxi 试运营,2019 年开放西部 10% 公共道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这种 “审慎创新” 的政策导向,使其成为 Waymo、Cruise 等国际巨头的必争之地。
如今,新加坡的自动驾驶监管体系已形成独特的 “三驾马车” 模式:
采用分级牌照制度,T1 牌照允许最高 30km/h 的低速测试,M1 牌照开放复杂城市道路运营。 文远知行的环卫车 S6 和无人扫路机 S1 分别于 2024 年 11 月获得这两项牌照,一周内便在滨海湾等核心区域上岗作业。 要求所有自动驾驶车辆数据本地化存储,跨境传输需经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审批。 文远知行在新加坡设立的研发中心,专门负责数据合规处理,其本地化团队已超过 200 人。 通过 “自动驾驶社区咨询委员会” 收集市民反馈,圣淘沙岛的小巴线路就是根据游客建议优化的 —— 原本的环线改为 “招手即停” 模式,车辆座椅布局也从传统排座调整为社交环形设计。 这种 “技术验证 - 政策迭代 - 公众教育” 的闭环模式,使新加坡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政策创新的标杆。
2025 年 6 月,新加坡交通部代部长萧振祥宣布,计划年底前将自动驾驶车辆纳入全国公交体系,榜鹅、裕廊湖等智慧城市示范区将率先实现无人公交全覆盖。
二、文远知行:从黄埔江畔到圣淘沙岛的技术长征
在新加坡裕廊湖花园,文远知行的无人扫路机 S1 正以 20km/h 的速度沿湖边步道作业。
这个长 3.2 米的 “钢铁清洁工” 配备 360 度激光雷达,能识别烟头、落叶等毫米级垃圾,单次充电可覆盖 12 万平方米区域。
自 2025 年 3 月投入运营以来,S1 已完成超 5000 次清扫任务,故障率仅 0.03%,成为新加坡环境局 “零碳环卫” 计划的核心装备。
这只是文远知行在新加坡布局的冰山一角,文远知行至少在以下方面展露头角:
2025 年 7 月 17 日,文远小巴在圣淘沙名胜世界开启纯无人运营,日均服务超 2000 人次。 其搭载的 WeRide SS 5.1 传感器套件,可实现 200 米内障碍物的毫秒级响应,在暴雨、逆光等极端场景下的通过率达 99.7%。
文远小巴在新加坡圣淘沙名胜世界。
与顺丰合作的 Robovan 货运车,在新加坡樟宜物流园实现 “仓库到港口” 的无人化运输,单趟成本较传统物流降低 40%,货物破损率从 1.2% 降至 0.1%。 滨海湾的自动驾驶环卫项目,通过 AI 调度系统优化路线,使环卫作业效率提升 30%,人力需求减少 50%。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文远知行 “全栈自研 + 生态协同” 的技术护城河。
其自主研发的 WeRide One 通用技术平台,可将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快速适配到小巴、货车、环卫车等多种车型,研发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 60%。
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同时拥有中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新加坡、法国、美国六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企业。
这种 “多场景、多地域” 的技术验证能力,正是新加坡政府看重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际规则博弈: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引领
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表示:
“我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加入新加坡自动驾驶车指导委员会,这不仅是对文远知行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长期投入与创新成果的认可,也体现了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在全球智能交通发展中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文远知行将继续坚持技术驱动,运用在全球范围内的丰富落地经验,与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未来出行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文远知行入局新加坡委员会,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进入“规则输出”阶段。
过去,国际标准多由欧美企业主导,例如IEEE制定的《自动驾驶伦理指南》侧重个人隐私保护,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对公共安全的优先级需求;
而新加坡委员会提出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要求车辆根据天气、人流密度实时调整运行策略,这一理念正源自文远知行在广州暴雨中的实战经验。
比如,2025 年 7 月,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 34505)正式发布,这为我国主导、参与自动驾驶国际标准汽车探索了经验。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话语权。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而规则制定者将掌控60%以上的利润分配。
文远知行参与新加坡标准制定,不仅能为中国车企“出海”铺路,更可推动RCEP框架下的自动驾驶数据跨境流动、技术互认等合作。
例如,其提出的“多模态通信协议”已被纳入APEC智慧城市倡议草案,有望成为亚太地区通用标准。
正如新加坡交通部长穆仁理所言:“文远知行的加入,让委员会的讨论从‘理论探讨’转向‘实战验证’。中国企业的经验,是全球智慧交通不可或缺的拼图。”
四、未来已来:当中国技术成为全球选项
从2017年成立时的10人团队,到如今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独角兽,文远知行的崛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缩影。
当文远小巴穿梭在新加坡的殖民风格建筑与现代摩天楼之间,当无人环卫车在滨海湾的夕阳下精准避让行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个国家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跨越。
1、技术输出
文远知行自研的 “轻图方案”(无需高精地图)已在法国 Valence 市落地,当地政府采用该方案后,自动驾驶测试成本降低 70%,部署周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6 个月。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文远知行与当地政府合作的 “自动驾驶共享出行” 项目,通过 “车路云一体化” 模式,使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 25%,碳排放减少 30%。 在新加坡设立的 “自动驾驶创新学院”,已培养出 150 名本地工程师,其中 30% 进入文远知行全球研发体系。 这种 “技术 + 人才” 的双输出模式,正在重塑东南亚自动驾驶的产业格局。 当文远知行的小巴在圣淘沙的椰林间平稳行驶,当Waymo的出租车在硅谷的街道上接送乘客,一个属于自动驾驶的新时代正在拉开帷幕。 而中国,正以文远知行为先锋,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