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56-518
欢迎拨打垂询热线!
公众号:china1umv
欢迎来到1号无人车网!聚焦无人驾驶物流技术与服务!
关注我们:
MORE+
推荐品牌
蚂蚁侠  云乐智能  一清创新  新石器无人车  中惠创智无线充电  沃美诺安全触边  易迦智车  行深智能  煜禾森  驭势科技  任吾行  九识智能  文远知行  易成创新  
新闻详情    NEWS
京东物流发布无人轻卡背后:资本持续投入,行业头部企业加码无人物流车市场
来源:新浪财经 | 作者:新浪财经 | 发布时间: 1天前 | 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步入2025年,无人配送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态势。


  步入2025年,无人配送市场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态势。

  近期,京东物流首次对外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无人轻卡产品——京东物流VAN,由此正式踏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与此同时,有可靠消息透露,Momenta公司也正在积极组建团队,意图进军无人配送车市场。

  今年年初,以Robotaxi业务起家的文远知行WeRide,针对城市高频物流场景,推出了全新的无人物流车——Robovan W5。目前,该车已成功获得广州市黄埔区首批无人驾驶装备道路测试牌照,并在黄埔区启动了全域路测工作。

  此外,无人配送车行业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竞相押注的热门赛道。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至5月期间,国内L4级自动驾驶领域公开的融资事件超过20起。其中,无人配送领域的融资事件占比超过一半,在L4级自动驾驶的细分领域中位居前列。

  可见,借助资本和政策的双重助力,无人物流车赛道愈发火热。包括新石器、白犀牛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均明确表示,2025年将成为无人物流车爆发式增长的元年,预计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将接近5000亿元。

  那么,无人物流车市场为何如此火爆?截至目前,无人配送车在商业化进程中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呢?

  无人配送市场“火了”

  当下,无人配送市场可谓“热火朝天”。在技术突破、产品价格降低、路权开放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无人物流车产业迈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新阶段。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为推动无人物流车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今年5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广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设备,以此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2024年,国务院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也明确指出要推广无人车技术。

  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全国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加速实施路权开放政策,并设置购置补贴,全力推动无人物流车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超过200个城市开放了无人配送车的路权,发放牌照或专属通行证,允许无人物流车在固定道路上行驶。

  与此同时,受技术迭代加速以及硬件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无人物流车的整车价格呈现出断崖式下降的趋势。《高工智能汽车》的调查显示,在2019~2021年期间,市场上公开发布的L4级无人配送车价格普遍在20~30万元之间。而如今,主流的无人物流车平均售价已降至5万元左右,部分无人物流车的裸车价格最低甚至已降至1万多元。比如,九识智能推出的E6裸车售价已降至1.98万元,菜鸟GT-Lite叠加优惠后售价仅1.68万元。

  新石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石器已经实现BEV与OCC算法的全量上车,摆脱了对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依赖,大幅降低了无人物流车的整车制造成本。预计2025年下半年,新石器还将推出基于无图方案的无人配送物流车,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与运营门槛。

  无人物流车产业的火爆,离不开物流巨头的积极推动。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的了解,顺丰、中通、圆通等物流巨头纷纷加大了对无人物流车的应用力度。比如,今年4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展开合作,计划未来落地10000台无人车;顺丰已投入超800辆无人物流车,预计2025年无人车规模将扩大至8000辆。

  资料显示,城配物流主要分为末端(5公里)、支线(20公里)和干线物流(500公里)三大应用场景。其中,快递末端配送行业长期依赖大量人力,存在场景碎片化、车辆使用率低下、人员成本高企、配送延误率高等诸多痛点和困境。而无人配送车精准切中了物流运输行业的这些痛点,有效解决了最后1~5公里物流运输和配送人力紧张、运力不稳等问题。因此,它被顺丰、圆通、京东等越来越多的物流巨头应用在网点到驿站、中转场到快递员(直营快递)等快递末端配送场景。

  九识智能副总裁潘余昌认为,2025年将是无人物流车行业的“万台交付元年”,这也标志着无人物流车行业进入可复制和规模化的关键阶段。新石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以来,新石器已累计斩获超2万辆订单,2025年无人配送车行业将实现10倍的规模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头部企业加速“攻城略地”

  当下,在无人物流车市场,除菜鸟、美团、京东物流等行业巨头积极布局外,新石器、白犀牛、九识智能等众多初创公司也纷纷入局,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

  目前,无人物流车企业普遍采用类似地推的模式拓展市场、“抢占份额”,头部企业大多已在百城以上落地业务。例如,白犀牛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球100个城市落地运营;新石器的业务则覆盖了全球15个国家、超250个城市;九识智能也在国内31个省的200多个城市以及海外多个国家实现了落地。

  与此同时,为争夺订单,部分企业不惜压低车价,甚至亏本售车。有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无人配送企业大多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目的是在大规模商业化到来前,提前占据市场份额。

  那么,无人物流车距离大规模商用究竟还有多远?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无人物流车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但要实现大规模商用,仍需跨越行业标准、安全等多重障碍。

  一方面,无人配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和统一。新石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城市的路权政策存在差异,全国性行业标准仍在完善中,需要进一步推动政策制定与实际运营、商业化进程的协同。白犀牛品牌总监魏杰如也提到,全国各地推进无人物流车的节奏和进度不同,行业规范因地制宜,这就要求无人配送企业要在适配性上投入更多精力。

  另一方面,在融入公共交通体系的过程中,公众对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仍存在担忧。九识智能副总裁潘余昌表示,九识智能正通过“仿真平台+超3亿订单真实数据”的闭环系统,加速攻克无人物流车长尾场景的技术难题,以打造更安全、可靠、高效的无人物流车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无人配送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夕,各大企业都在加速“跑马圈地”,无人物流车的销量也实现了翻倍增长。然而,无人物流车行业要实现大规模商用,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魏杰如表示,交付并非终点,无人配送车大规模铺开并持续运营后,会遇到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因此,白犀牛一直更关注客户的使用频次,即日均活跃无人车数量。无独有偶,潘余昌也认为,当前最应关注的指标是日活。“只有用户真正使用车辆,我们才能持续改进车型、迭代数据,将无人车做得更好、更稳,从而推动无人物流车行业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显然,这场无人配送车的“竞逐战”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候,但规则已然明确:谁能解决最实际的问题,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产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