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756-518
欢迎拨打垂询热线!
公众号:china1umv
欢迎来到1号无人车网!聚焦无人驾驶物流技术与服务!
关注我们:
MORE+
推荐品牌
蚂蚁侠  云乐智能  一清创新  新石器无人车  中惠创智无线充电  沃美诺安全触边  易迦智车  行深智能  煜禾森  驭势科技  任吾行  九识智能  文远知行  易成创新  
新闻详情    NEWS
自动驾驶正打开顺丰们的市场空间?
来源:证券之星 | 作者:证券之星 | 发布时间: 今天 | 20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物流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与效率升级。


  中国物流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与效率升级。2011 年至 2024 年,快递业务收入从 758 亿元激增至 1.4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15%,异地快递成为核心驱动力。支撑这一增长的是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物流网点从 7.6 万个增至 50.1 万个,快递货机规模增长 266%,邮政邮路与快递网络条数分别实现 82% 和 139% 的增幅。

  当人均快递使用量与消费支出同步攀升,传统运输体系在高峰时段面临容量瓶颈与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自动驾驶技术与低空经济的融合,正为顺丰控股等头部企业构建自动化运输网络提供关键支点,既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又通过无人机末端配送提升偏远地区服务渗透率,一场由技术革新驱动的物流效率革命已悄然展开。

  无人物流车进入 "1-10" 阶段

  在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的双重共振下,中国无人物流车行业正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商用,行业生命周期迎来关键转折点。

  2024 年五部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 车路云一体化 " 试点名单,20 个城市率先构建政策试验田,为无人物流车铺设了从封闭园区走向公开道路的制度通道。

  截至 2025 年 6 月,头部企业已获得超百个城市路权,路权开放直接推动运营车辆规模突破 6000 台,较 2023 年实现倍数级增长,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 "1-10" 的爆发前夜。

  这一跃升背后是商业模式的有效闭环与成本结构的持续优化。

  以九识智能 E6 车型为例,19800 元的裸车价格已低于传统燃油货车,配合 1800 元 / 月的 FSD 订阅服务,综合使用成本较雇佣司机降低 60% 以上。更关键的是,单安全员可远程监管 5-8 台车辆,后台系统自动规划最优路线,故障率控制在 0.3% 以下,使得单台车日均运营时长可达 20 小时,管理效率较人工配送提升 3 倍。

  这种 " 硬件平价 + 服务订阅 " 的模型,既规避了高昂的整车购置门槛,又通过数据服务形成持续收益,验证了商业逻辑的可持续性。

  市场空间的想象力更在于存量市场的渗透率提升。

  中国公路物流年运费规模达 7 万亿元,涉及 2000 万辆营运车辆,若仅考虑自动驾驶服务订阅市场,按每辆车 2000 元 / 月计算,年市场规模即达 4800 亿元。当前头部企业如九识智能、新石器的在手订单已突破万台,阿里巴巴、美团等巨头也在加速自研进程,文远知行等 L4 技术公司则通过多场景拓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正在形成 " 国内深耕 + 海外扩张 " 的双轮驱动:东南亚末端配送、中东工业园区等场景成为新战场,国内则通过渠道下沉覆盖社区团购、医疗物资等细分领域。

  当政策红利转化为运营数据,当技术成熟度曲线越过临界点,无人物流车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正在重塑物流基础设施的 " 移动终端 "。那这场由效率革命驱动的产业升级,最终谁会最受益呢?

  终端快递企业将在受益后迎来新的分化

  在快递行业自动化升级的浪潮中,末端配送环节的技术渗透正成为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当干线运输与转运中心已基本完成两轮自动化改造后,末端场景的无人车应用正在开启第三轮效率革命,其影响远不止于单票成本的微幅优化,更可能触发全链路利益分配机制的重构。

  对于加盟制快递企业而言,无人车的规模化应用呈现出 " 短期阵痛、长期红利 " 的特征。当前末端配送环节的人力成本占网点总成本的 40% 以上,以华源证券测算的 0.11 元 / 票降本空间计算,一个日均 5000 票的网点年可节省成本超 20 万元。但受制于加盟商资金实力参差不齐,以及价格战对利润的持续挤压,中小网点普遍存在 " 不敢投、不愿投 " 的观望心态。这种分化正在催生新的竞争维度:现金储备充足、管理效能突出的头部企业,如中通快递通过 " 网点赋能计划 " 提供低息设备贷款,圆通速递则建立无人车运营数据中台帮助加盟商优化路线,正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加盟商的黏性控制。当行业进入中长期发展阶段,解放出的快递员时间将转化为 " 上门寄件 "" 即时配送 " 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差异将取代单纯的价格竞争。

  直营体系企业则展现出更直接的效率提升路径。以顺丰控股为例,其末端网点通过无人车实现 " 驿站直送 " 模式后,快递员人均日处理量从 1200 票提升至 1800 票,重复装卸环节减少 30%,末端服务评分同比上升 2.3 分。这种全链路效率提升不仅降低单票成本,更通过服务稳定性增强客户黏性——京东物流在高端电商件市场的份额增长已印证此逻辑。

  资本市场对这种分化趋势给出明确反馈:7 月 10 日,圆通速递、申通快递股价涨停,中通快递紧随其后涨幅达 7.36%,显著跑赢行业龙头顺丰控股。这种分化本质上是对企业技术转化能力、资金配置效率的定价。正如分拨中心自动化催生了通达系与百世快递的第一次格局重塑,当前无人车引发的资本开支竞赛,正在加速淘汰那些现金流紧张、技术整合能力弱的参与者。

  当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因技术投入出现阶段性下降时,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反而能通过集中采购、标准复制实现更优的投入产出比,最终在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维度构建起新一代竞争壁垒。


产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