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正成为智慧物流与城市服务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低速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已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从封闭园区到公开道路,从快递配送到移动零售,无人配送车正在重塑传统物流模式,为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提供高效、低碳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全面分析当前无人配送市场的整体情况与发展趋势,并对主流车型进行专业盘点,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01
无人配送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无人配送市场如破竹之势迅猛增长,一跃成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据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与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销售规模已达123亿元,主要应用场景下的各类无人驾驶车辆销量约3.3万台,同比增长34%。展望未来,市场前景更为广阔,预计2025年销售数量将超4.7万台,规模达185亿元;到2030年,销售数量或达9.5万台,规模有望突破410亿元。这一快速增长态势表明,低速无人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阶段。
从应用场景来看,末端无人配送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这一迅猛发展得益于电商物流的持续繁荣与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800亿件,末端配送压力凸显。
快递行业“分厘必争”的成本结构使得无人配送车的经济价值愈发凸显——据测算,采用无人配送车可使单票快递成本下降50%,综合成本降低0.2-0.3元。与此同时,政策环境也在持续优化,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允许无人配送车上路,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图:无人配送车从网点-驿站降本测算
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恩源最近表示:“今年无人配送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去年的10倍。新石器每月交付量超1000辆,预计二季度至三季度单月交付量将突破2000辆,其中,4月单月交付量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无人配送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技术层面,L4级自动驾驶已成为行业标配。主流厂商如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等推出的车型均实现了在复杂天气与多变环境中的自主运行能力。传感器方案日趋成熟,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可实现360度环视120米感知范围,而算力平台的升级则支撑了更复杂的决策算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轻地图技术的突破使无人车能够“落地就跑”,大幅降低了部署门槛。
未来,该行业将呈现三个明显的趋势特征:一是产品矩阵多元化,针对不同场景的专用车型不断涌现,如冷链版、格口柜车等;二是成本持续下探,部分车型裸车价已降至4万元以下,推动大规模商用成为可能;三是生态协同增强,无人配送将与自动分拣、无人驿站等环节深度整合,形成完整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随着“第二个关键三年”(2023-2025)的推进,末端无人配送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盈利的新阶段
02
技术演进与行业挑战
无人配送车的核心技术架构近年来经历了显著进化。传感器方面,从早期单一的激光雷达到如今多模态融合感知成为主流配置,实现360度无死角环境感知。算力平台也同步升级,如采用双OrinDrive套件提供超500TOPS算力,或依托自研4DOneModel端到端大模型处理复杂决策。这种硬件升级使得无人车感知范围从早期的几十米扩展到如今的前后300米,大幅提升了运行安全性和效率。
算法创新是另一大突破点。自研的Footprint坐标系和MapTransformerV2模型解决了无GPS信号区域的定位难题,用AI生成技术模拟各种天气条件,使模型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另外,通过数千万公里的实际运营数据不断优化算法,使车辆具备全天候、全场景通行能力,包括夜间、雨天、雾霾及复杂路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轻地图技术的成熟极大降低了部署门槛,甚至无需预先采集地图即可投入运营。
然而,行业仍面临多重商业化挑战。技术层面,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和复杂城市场景的通过能力仍需提升——虽然可通过传感器自清洁和噪点过滤技术改善雨雪天气表现,但暴雨、大雪等极端条件仍会影响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也是关键,尽管裸车价格已下探至4万元以下,但加上自动驾驶服务套餐后总成本仍较高。此外,公众接受度、保险机制、事故责任认定等非技术因素同样制约着大规模商用进程。
未来技术发展将聚焦三个方向:一是感知决策一体化,通过端到端模型减少模块间信息损失;二是车路云协同,借助5G和边缘计算提升系统可靠性;三是能源效率优化,包括快速换电和智能调度算法。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无人配送有望在2025-2030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商用,成为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车辆上路成行业“加速器”
安全稳定上路是无人配送车商业化应用的“通行证”。近年来,我国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构建起“顶层设计-专项规划-地方实践”的协同推进格局,为无人配送行业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5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为京东、美团、新石器颁发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开启政策保障先河。此后,各地纷纷跟进,无人配送车获准上路区域快速增长。2021-2025年,全国超30个省市相继颁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允许物流无人车在指定道路开展测试。
地方立法层面,2024年5月1日,《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开放全市八城区3474平方公里作为测试应用区域,实现建成区全覆盖。
国家政策也持续发力。202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的目标,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深度融合的物流新模式。此外,《“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也从不同角度支持无人化物流发展,形成政策协同发力的良好环境。
在政策推动下,国家邮政局及多地政府围绕政策落地密集出台实施细则,加速推进无人车、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2024年,中国物流无人车行业实现规模化突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累计超6000台。物流无人车技术正成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路径,各地结合实际需求推出差异化支持措施,推动无人配送车从测试走向商业化应用。
表:2024-2025年中国主要城市无人物流车政策汇总(部分)


伴随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全国无人配送场景开放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多座重点城市核心区域有望全域开放测试。同时,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将将加速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人配送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04
主流无人配送车型盘点
当下,无人配送车市场企业竞合态势热烈活跃,车辆加速渗透末端网络。主流车型借差异化创新与场景适配,有力推动了末端配送模式革新升级。


图:无人车行业主要公司


图:无人物流车产业链
新石器
作为无人配送领域的领军企业,新石器已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从核心城区到县域乡村的多级配送场景。其旗舰车型X6货厢车堪称“物流利器”——单次可装载快递800-1000件,续航达200公里。该车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实现了视觉BEV算法上车,12个高清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无人车具备360度环视120米感知能力。

新石器X3货厢车主要面向核心城市高密度区域的末端配送场景,拥有3m³的装载空间,可一次性装载快递800至1000件,续航达100公里,能够在城市狭窄道路中灵活穿行,承接网点到驿站的短途配送任务,提高城配效率。新石器还基于X3平台开发了多款场景专用车型:X3校园格口柜车结合“格口+无人车”设计理念,已进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X3冰淇淋车配备四个独立冷藏货厢,支持7*24小时移动零售运营,展现了平台化设计的强大扩展能力。
X12设计对标轻卡,可装载快递1500-2000件,一次充电可行驶200公里。新石器表示X12在城市公开道路场景下拥有65km/h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九识智能
九识智能推出的Z系列城配车家族以其模块化设计著称,针对重型物流需求,九识智能推出了Z8和Z10两款大载量车型。Z8装载量达8m³,载重1500kg,续航210km;Z10进一步将装载空间提升至10m³。这两款车型专为月台接驳、工业物流和长距离运输设计,在单车运载量、运营里程等关键指标上远超同业水平。
九识智能Z5是2025年3月发布第三代产品,4颗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4个摄像头;支持多点货物配送、逆向揽收、班车配送等作业方式,包含飞翼门款、平板款、冷链款等多种车型。


白犀牛
白犀牛R5系列凭借其全气候适应性在无人配送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该车型配备高精度激光雷达和多重融合感知设备,能在雨天、雪天、大雾等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安全稳定的全无人自动驾驶。其货箱容积达5.5立方米,载重800公斤,专为城市驿站与快递网点间的接驳需求设计,可有效替代传统人工派件模式。


菜鸟
菜鸟推出的GT-Lite则以超高性价比和快速部署能力见长。搭载菜鸟自研的轻地图技术,可“落地就跑”,无需地图采集时间。该车型容量7立方、满载续航100公里,专为快递网点设计。2025年1月发布的首次升级改版的GTPro,货箱容积5m³,最大载重750kg,续航里程180km;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快充时间1.5小时。

毫末智行
毫末智行小魔驼HD05设计为单格口大货箱,主要用于快递配送等货运量较大的场景需求。货箱容积5m³,最大载重800kg,续航长达180公里。车辆满足雨雪雾、白天/夜间全天候运力,适用于城市开放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以及半封闭/封闭园区场景。


行深智能
行深智能新旗舰“换熊”搭载275TOPS算力的域控制器,采用全新无图具身智能方案,无需依赖GNSS,实现无图导航,开箱即用。其智能涌现、多车群控、协同自主的特性,使无人车更高效、更智能地执行配送任务。“换熊”无人车共有P3、P3-CCS(搭载原子柜)、P6多个版本,其中P6货箱容积6立方米,最大载重900kg,最高续航180km。

无人驾驶物流车正以迅猛之势发展,它显著提升了物流行业效率,也给传统配送模式带来深远影响。随着感知决策技术不断迭代、车路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未来其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在城市配送和末端物流领域的应用会更广泛。不过,企业也面临着技术、法规和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需积极调整策略以保持优势。
城配无人车规模化商用意义重大,它既是技术进步的彰显,更是中国物流行业从“人力密集型”迈向“智能集约化”的关键一步。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加速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的末端配送新体系,为全球智能物流发展输出“中国样本”,贡献“中国智慧”。